鞍山海城天气_鞍山海城天气时时预报
1."冮"这个字念什么?
2.9,18怎么回事?
3.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几次侵略战争
4.海城到阜新有直达客车吗?
5.保护清朝的龙脉?揭秘努尔哈赤仓促迁都之谜
自贞观四年(630年)征服厥之后,一跃而为东亚之共主,遂相继向西、北、东、西南各方面,展开扩张之攻势。贞观八年、九年征吐谷浑。十四年灭高昌。十八年灭焉耆;第一次征高丽。二十年灭薛延陀。二十一年再征高丽;灭龟兹。二十二年三征高丽。二十三年太宗崩。
隋朝攻打高句丽惨败后,国内发生民变而灭亡。高句丽对于继起的中国王朝唐朝仍然敌视。631年,高句丽开始在辽东建千里长城以防止唐朝的进攻,并与突厥联盟。
而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则以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当时的“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为“旧中国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决心将对高句丽的征伐作为中国统一战争的最后部分,但是唐对高句丽的进攻起初很不成功,在无数次的`战役中失守战略要点。在击败高句丽的盟友突厥后,唐与新罗联盟。
644年,唐太宗带着李世积、李道宗和长孙无忌率军十万亲征高句丽。645年,唐太宗冲破高句丽的防线准备攻打平壤,似乎大功在即。 不料在安市受阻(今辽宁鞍山海城境内),再也无法前行。由于寒冬恶劣天气和薛延陀入侵唐朝,唐军被迫返回。在这之后,唐太宗对高句丽的进攻仅维持在一些小规模的突袭。646年,宝藏王献给唐太宗两个美女,表示善意,唐太宗没有接受。唐太宗以弓服赐给盖苏文,盖苏文接受,但不遣使者答谢,唐太宗于是下诏削弃朝贡。唐与回纥等铁勒诸族灭了薛延陀后,647年,唐太宗令牛进达率兵从海上、李世积率兵从陆路攻打辽东半岛。648年,唐太宗再派薛万彻率军从海上攻打鸭绿江口。随後,唐开始集结陆海部队准备在649年再一次大规模攻高句丽。根据旧唐书记载,唐太宗直至649年去世前也一直经营海军以大举攻伐高句丽。
第一次东征:贞观十八年(644年)七月开始,至九月攻安市不能克,还军。
第二次东征:此次东征,分为两次进扰战:(一)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三月自陆路进军,七月进至平壤西境而还。(二)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自水道进军,四月进至义州及平壤北而还。
第三次东征: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准备大举征高丽,大备水军。翌年(649年)五月太宗崩,罢东征。
第一次东征(参看附图8-301)
第二次东征(参看附图8-302)
一、战场地理形势
唐代之高丽,其西北方面之国境,以辽水为界与唐相邻接。西方濒海,与唐之莱州(今山东掖县)遥遥相对。其东北为靺鞨部。东濒大海,南与新罗、百济邻境。高丽拒唐之险要地带有三:
(一)辽水区域:贞观五年(631年),高丽王建武惧唐入侵,曾举国自扶余城(今辽北昌图县境)沿辽水东岸向西南至海“千余里”筑长城。
(二)鸭绿江与千山山脉间区域:有丸都城(今辽宁辑安县)。此城乃高丽之故都城。杜佑《通典》载:城在丸都山下,沸流水之东。《唐书·地理志》载:自鸭绿江口,舟行百余里,乃小舫泝流,东北三十里至泊汋口(今义州)得渤海(国)之境,又泝流五百里至丸都县城,故高丽王都。
由以上列城之形势观之,自辽东进攻高丽都城——平壤,有三道:(一)自辽东城越千山山脉之连山关,经凤城至咸兴府(今义州),为主要道路,亦高丽入贡之道。(二)自盖牟卑沙城,经扶余城(岫岩)至义州为西道。(三)自玄菟(新宾)越千山山脉至丸都为东道。此三道乃唐征高丽陆军必经之道路也。
至于唐水军攻高丽之海道亦有二:(一)自莱州(今山东掖县)越过东北诸群岛如大谢岛(今蓬莱县东北三十里)乌湖岛(似今南、北城隍岛),渡乌湖海(似今渤海海峡),然后自今旅顺、大连或东趋鸭绿江口而至平壤,或北趋辽河口策应陆军作战。(二)自成山(今山东荣成县),横渡黄海趋平壤、熊津江口(今锦江),以攻百济。
二、双方作战方略
唐朝方面:高丽自盖苏文后,北连靺鞨,南连百济、倭国,隐然有西抗唐朝,主盟东方之志。唐太宗自灭厥后,既有主盟全亚之图,于是对盖苏文之拒命,遂兴挞伐之师。
唐太宗征高丽之基地,亦如隋然,以幽州(今河北大兴县西南)、营州(今热河朝阳县)为陆军策源地,以莱州为水军策源地,又在乌湖岛屯粮,以供东征军之补给。同时,太宗鉴于隋征高丽之失败,有以下之重要措施:
(一)在国内后方诸重要战略要点,如首都长安,东都洛阳,定州(今河北定县)等地作严密之部署与控制,以防后方之。
(二)征募天下骁勇之志愿兵组成新军,以免强征致使地方骚动。
(三)水陆两军合势,密切协同,故将军之主力指向于安市(今辽宁盖平县东北)。
(四)用大量释俘,优俘政策,以瓦解高丽之军心、人心。
(五)及久攻安市不下而退军之后,知高丽善守城池,乃转分军扰乱作战,待其弊而取之。又大量造船于江淮扩充水军,俾唐军能直捣平壤而攻之。
(六)高宗仍继承太宗之方略,继续扰乱作战,及扩充水军之政策,最后乃乘其内乱而击灭之。
高丽方面:一仍过去败隋之战术,利用三条重叠纵深之国防线,及守城战术与天候之利,以迟滞唐军之入侵。待唐军久顿兵坚城之下,粮尽、兵疲、天候(详见上卷隋东征之战章)又于唐军不利时而反攻之。
标签 :
"冮"这个字念什么?
台风烟花对青岛的影响还在持续,每天的列车运行都不太一样,建议大家关注一下实时动态,目前青岛的灯光秀已经取消了,对交通方便也是有不小的影响哟,大家提前了解一下。
台风“烟花”对青岛的最新风雨影响青岛市气象局7月29日08时30分发布:今天上午,“烟花”将以热带低压强度从微山湖一带进入山东,并将于30日早晨移入渤海,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预计今天上午到傍晚前后,西海岸、胶州、平度等西部地区及崂山山区有大雨,平均累计降雨量20~40毫米,局部超50毫米;其他区市中雨,平均累计降雨量10~25毫米,局部超50毫米。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全市有分散性阵雨。另外今天白天我市风力仍较大,南风,陆地6~7级阵风9级,近海海域7~8级阵风10~11级,今天夜间逐渐减弱为陆地5~6级阵风8级,近海海域6~7级阵风8~9级。
灯光秀取消受6号台风“烟花”影响,为确保安全,自7月29日起,全市夜景亮化设施临时关闭,浮山湾灯光秀取消播放,待台风影响消除后再恢复运行
地铁部分区段限速运行
11、13号线受大风天气影响,部分区段限速运行,列车行车间隔加大。
部分路段封闭为做好防汛工作,目前青岛交警已启动二级响应,出动警力1408人,部分路段暂时封闭。
封闭路段:
1、因海水倒灌,西陵峡路(西陵峡三路口至太平路口)、孟庄路桥洞、兴隆一路桥洞、澳门路(东海二路至彩虹桥段)、琴屿路整个路段封闭,枣山路(铜川—石牛山)、环湾路南向北上太原路高架匝道暂时封闭。
2、截至目前,辖区胶州湾高速、青银高速、青新高速(城阳即墨段)、沈海高速(胶州黄岛段)、疏港高速2号线、龙青及青兰高速因降雨限行危化品车及七座以上客运车辆并限速80km/h,其他高速正常开通。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隧道正常通行。
青岛交警提醒广大市民:恶劣天气尽量不要出行,确需出行的,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驾驶员尽量避开易积水路段,不要驶入交通管制区域,服从执勤民警指挥,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180处易积水、漫水低洼路段青岛交警通过全面排查
公布了市南区、市北区、
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
高新区180处易积水、漫水低洼路段
建议大家赶紧收藏好
届时,青岛交警将全力以赴疏导交通
视情适时取交通管制措施
在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志
请广大驾驶员予以配合
市南区20处:中山路-天津路、广西路-浙江路、广西路-浙江路/安徽路路口、德县路-沂水路、东海路-燕儿岛路、费县路-郯城路、山西路-济南路、莘县路-河北路、贵州路-汶上路、宁夏路-南京路、延安一路-文登路、山海关路19号门前、南海路-武昌路、太平路沿海、南海路沿海、澳门路沿海、东海路沿海、香港中路沿线、京山路二十六中学西侧、香港西路延安三路路口丽天门口处。
市北区55处:沈阳路(华阳路-内蒙古路段)、青海路-普集路/昌乐路、台东一路(威海路-菜市二路段)、东山路花卉市场门前、绍兴路(国开中学门口至绍兴路辽阳西路路口)、唐河路铁路桥洞、杭州路-海岸路铁路桥底、兴隆一路-海岸路桥洞、宜昌路-傍海路桥洞、哈尔滨路-南京路/鞍山路、鞍山路桥下(哈尔滨路-鞍山五路)、温州路桥下、雁山立交桥中层、瑞昌路-南昌路/傍海中路、顺昌路常青藤小区门前、山东路(海伦路-拜泉路)、胶宁高架海信桥、胶宁高架台东一路下桥口、胶宁高架西向东胶州路辅道、杭鞍高架沈阳路上桥口、山东路-延吉路/敦化路、大连路-丹东路、辽阳西路-抚顺路/辽源路/南京路/劲松四路、四流南路(南丰路-郑州路)、人民路(嘉定路-鞍山路)、傍海路湖溪路路口低洼处、兴隆路南义路路口低洼处、镇江路-敦化路/西吴路、重庆南路-常宁路/绥宁路/清江路/洛阳路、黑龙江南路-蚌埠路/长沙路、辽宁路(华阳路-大港纬二路)、登州路(宁海路-延安一路)、堂邑路-沧口路大窑沟桥下、延安路-通山路/延安一路/延安二路、杭州支路
八号码头路段、长沙路-台柳路、蚌埠路-台柳路、黑龙江路蚌埠路路口、海岸路党史纪念馆门口、洛阳路汽配城、哈尔滨路合肥路路口同和医院桥底、哈尔滨路与福州北路路口、延安三路海信桥南侧、杭鞍高架桥山东路下桥口处、汉口路威海路东面、镇平路桥洞子处房厂建材厂、九江路与宜丰路路口、泰山路地铁站A出入口、滁州路劲松三路路口西侧杨家群加油站、九江路水清沟派出所门口、四湖路-兴德路、郑州路洛东小区门口、晓港名城、标山路靠近上清路路口、鞍山路鞍山路小学门口。
李沧区42处:沔阳路桥洞、李村河重庆中路段/黑龙江中路段、永平路维客超市门前、长治路东侧桥洞、四流中路兴华路胶二桥洞、瑞金路铁路桥下、遵义路铁路桥下、滨海路环湾桥下、永平路-邢台路、升平路-永清路路口西200米处、永平路-四流中路路口北200米处、重庆中路-延寿宫路路口西50米处、永平路-兴国路路口东50米、金水路汉川路西北角/东北角、九水东路-宾川路/武川路/铜川路/汉川路、广水路-常川路/东川路、太原路高架桥新荣路下桥口、书院路-向阳路口北侧北方国贸门前、万年泉路-华楼山路口地铁站出入口处、安顺路娄山货场门口、滨海路-长顺路、铜川路-枣山路、黑龙江中路-金水路路口南向北辅道处、黑龙江中路北向南海尔二号门对面上桥口处、黑龙江中路南向北东李桥上、宜川路-中崂路路口青银桥下位置、金水路东向西裕丰小区门前、黑龙江中路与金水路路口西侧加油站处黑龙江中路-九水路、黑龙江中路-唐山路路口以东桃园派出所门前、宜川路东方龙域小区北侧靠近桃园雅居、金水路-常川路、黑龙江中路翡翠公园小区内、黑龙江中路青山路路口南侧、松岭路与九水东路路口、滨海路-贵定路路口、九水东路
沙子口、金水路-秀峰路东侧、金水路-夏庄路路口、金水路-重庆中路、遵义路靠近安顺路桥洞子底下、振华路华中批发市场门口。
崂山区28处:深圳路-银川东路、海尔路-银川东路、海尔路-同安路、松岭路-科大支路、海口路-麦岛路、海口路-海江路、秦岭路-海口路、东海路沿线、九水东路国家电网至于哥庄加油站路段、科苑纬四路彩虹桥东侧、松岭路株洲路路口、松岭路新源路路口西侧、辽阳东路-同安路、毕家村十字路口西侧、海尔路-株洲路、崂山路
靠近崂山啤酒厂门口、崂山路石老人观光园路段、崂山路
海山学校门口、科苑纬四路与青银高速、中崂路青银高速桥下、辽阳东路与深圳路路口、同安路欢乐大家庭市场门口、李宅路-松岭路东侧一公里、王哥庄街道青山社区、张村地铁站处
桃源居处、李沙路海城山庄、梅岭西路警备区幼儿园门口、戴家埠卫生服务中心。
城阳区22处:环湾路滨海路桥底、204国道铁路涵洞、兴阳路-安顺北路桥下、文阳路京口铁路桥、明阳路与长城路东到康德居北门、中城路-明阳路、文阳路京口村委西、双元路-兴阳路、怡海路高速桥洞、育英路朝阳新苑门前、正阳路-岙东路、正阳路-龙翔路、路古镇桥路段、铁骑山路部队路口以西至204国道、正阳东路牟家西路路口以西至正阳东路青特路口、金院路驾校路段、长城路转盘至黑龙江北路、204靠近立交桥交界处、春城路北向南与正阳路口、白沙湾路-滨河路、白沙湾路蔚蓝群岛东门小区路段、白沙湾路-云河路。
高新区13处:汇海路双河水产东(地铁站施工段)、出口加工区龙海路段、青兰高速桥底改线下挖处龙海路段、龙海路西河套高速路口加油站北汇海路段、肖家桥下、华强路-华中路、田海路小庄路口、火炬路-宝源路北、正阳西路-宝源路北、宝源路三十三号线、华中路-广博路西、纬四路、田海路-岙东路东向西。
这79趟客车临时停运7月29日,受台风“烟花”影响,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临时停运79趟客车,其中动车71趟、普速客车8趟,停运列车信息
铁路部门将密切关注台风运行径路和影响范围,动态调整列车开行方案,提醒广大旅客及时关注车站公告或铁路12306客服网站、铁路12306手机客户端,合理安排行程。已购买停运列车车票的旅客,可于票面乘车日期起30日内(含当日)在互联网办理退票,或持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件原件到车站专窗退票(已打印报销凭证的请将凭证交予车站窗口工作人员),以上均不收取手续费。?
9,18怎么回事?
冮字读音为:gāng?
部首:冫
笔画:5
五笔:U
释义:
1.姓氏,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地区,目前全国各省市包括国外均有分布。
2.有两种说法:一种为满族改汉姓,另一种为自“江”姓新造字而来,但均无历史文献记载。不过,无论根据哪种说法,“冮”姓的出现时间均推测为明末清初时间,而居住地则集中聚居于东北三省地区。
3.满族改汉姓说法如下:属于满洲镶红旗,但并没有随满清王朝入关,可能是由于早期满清建立时,加入的其它小的部落,或是汉族人。一直居住在满族的发源地东北三省地区。南方的应该是近代少量迁居过去的。
4.自“江”姓新造字而来说法如下:祖上为明代大臣,明末时,将“江山”的“江”去一点作为家族姓氏,取“江山不在”之意。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无
同音字:刚、钢
一、刚读音为:gāng?
1.硬;坚强(跟“柔”相对):~强。~直。他的性情太~。
2.姓。
3.恰好:不大不小,~合适。
4.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仅仅:清早出发的时候天还很黑,~能看出前面的人的背包。
5.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他~从上海回来。那时弟弟~学会走路。
6.用在复句里,后面用“就”字呼应,表示两件事紧接:~过立春,天气就异乎寻常地热了起来。
二、钢读音为:gāng
1.把刀在布、皮、缸沿等处磨,使刀快一点儿。
2.在旧刀口上加上点儿钢,重新回火锻造,使锋利。
3.铁和碳的合金。以铁为主要成分,含碳一般在0.2%—1.7%之间。含硫、磷等杂质少。有良好的韧性和机械强度,是工业上极重要的材料。
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几次侵略战争
9.18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经过精心策划和长期准备,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严重步骤,是日本妄图独占我国东北,灭亡中国,称雄亚洲的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行动。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1931年日本经济危机达到了顶点。日本统治集团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乘美英帝国主义困难重重,蒋介石加紧进行内战的时机,从各方面加紧侵华战争的准备:(1)大造侵华舆论。从军政头目到法西斯团体,疯狂叫嚷只有侵占中国东北,才能"安定经济秩序",扬言"满蒙问题,必须以武力解决。"(2)大力扩充军备。1930年日本审核开支占国家预算的28.5%,居世界第一位。军需品和其他战略物资的进口,占贸易总额的41%。不断扩大军事工业,同时90%以上的大中型民用工业也都作了转产的准备。1930年,日军已扩充到23万人。(3)加紧军事部署。从1929年起,关东军先后组织了四次所谓"参谋旅行",到长春、哈尔滨、洮南、锦州、山海关等地进行现地侦察,刺探军情。1930年5月,日本参谋本部的作战部长田俊六少将亲自到我国东北侦察地形,密谋策划。1931年6月,日本统治集团制定了以武力侵占我国东北的《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并指令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共同拟制具体作战。这样,"九·一八事变"的具体,就由关东军主任参谋大佐和作战参谋莞尔中佐炮制出来。7月,加强了关东军的独立作战体制,并从日本增派一个师团进驻朝鲜,准备随时渡江参战。同时 密令独立守备队向苏家屯、沈阳一带集中,将旅顺要塞两门重炮秘密运动沈阳,以备攻城使用。命令骟朝鲜的日军开到图门江岸,待机行动。8月,进行了异常的人事调动,派当过军阀张作霖的顾问和驻华武官的侵华老手本庄繁,充任关东军司令官。9月上旬,日军加紧进行"攻城"、"夜间偷袭"等军事演习。(4)制造借口,抱起事端。1928年6月4日,关东军一手制造了炸毁张作霖专利的"皇姑屯"。这是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独立守备队东宫铁男大尉指挥日本工兵干的,无疑是三年后"九·一八事变"的一次预演。
1931年6月的"万宝山"和"中村大尉"则是这一火药桶上的导火索。
"万宝山",是发生在长春县万宝山镇(今属吉林省德惠县)中国农民与朝鲜侨民就农田引水问题发生争执,日本武装警察竟用机枪在中国土地上向中国农民进行扫射,并利用"万宝山"在朝鲜各地煽造惨剧,致使在朝华侨损失惨重,仅平壤一地便有126人死亡,损失财产达二千余万元。日方还向中国提出数项无理要求,妄图扩大事态,以"保护朝侨"为名出兵东北。
"中村大尉"实际是一起间谍案。1931年6月6日,日本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及其同伴在兴安岭索伦一带进行间谍活动,被我军发现并予以逮捕,从其供词中还证实其为日本参谋本部所派,并有大量物证。团长关玉衡果断将其处决。日本借机大肆搜查。日本右翼团体也在日本民众中煽风点火,对政界拼命活动。可以说,"中村大尉"将战争推到了一触即发的境地。
1931年9月18日夜,由于临近中秋,一轮满月高挂于清澈的夜空,皎洁的月光笼罩着东北三千里江山,给大地一片洁白的宁静。白山、黑水仍像往常一样,抚慰着广大东北人民进入甜蜜的梦乡。
然而,就在这片不容玷污的洁白之下,有一群人却正在做着"贼喊捉贼"的丑事。他们便是日本关东军柳条湖分遣队长河本未守中尉和他手下的一队士兵。这位关东军中精通爆破技术的年轻中尉正在紧张地测算着的剂量,他的上司今田大尉一再强调,要将铁路路轨断开,但必须保证火车正常通行。河本中尉也清楚,这条铁路是大日本帝国在东北的交通要道,一旦断线,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河本中尉安装之时,奉天城内,城北关东军作战室里,大佐也显得焦燥不安,这位日后成千上万中国人的刽子手此刻心中毫无把握,在作战室中走来走去,一边用日本话含糊不清地念叨着:"人生之途,当全力以赴。"这是他的座右铭。他从军已30多年,经历过日俄战争的炮火考验,成为一名坚定的军国主义分子。而今天,他作为一名最高指挥官,来打响大日本帝国侵战满蒙的第一枪,他又显得莫名的兴奋。
奉天(今沈阳)城外,东北军北大营,由于东北的9月,天气已有凉意,经过一天操劳的东北军北大营第7旅的将士们伴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渐渐进入了梦乡。营前,只有几名哨兵抱着枪来回踱步以抵御四周的寒气和睡意的困挠。而此刻,离大营不远的高梁地里,几百双贪婪的眼睛,从四百八方紧紧盯住北大营的营门,这眼光,似恶狼,闪现着扑食前的焦灼、紧张、兴奋和残忍。
夜,更深了,10时20分,随着河本中尉一声令下,"轰!"一声巨响,柳条湖铁路爆破成功。几分钟后,日军开始炮击北大营。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迅速接近北大营西南角,然后用1个小队切断第七旅的退路。621团首当其冲。就在中国官兵欲还击日军之时,却传来东北军参谋长荣臻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就是挺着死,也不准开枪。"19日零点30分,第七旅撤向东大营。19日上午5时50分,日军全部占领北大营。
在进攻北大营的同时,日军第2师团第29联队也开始向沈阳城区进击,6时30分占领沈阳内城。然后该师团又与独立军备队取联合行动,向东北军东大营进攻,东北军不战而退,中午12时许,日军占领东大营。由于东北军绝大多数部队执行了蒋介石"绝对不抵抗"的命令 ,一夜之间,沈阳全面陷落。与此同时,9月28日夜,日军还在南满铁路沿线展开全面攻势,19日先后攻占营口、田庄台、盖平、复县、大石桥、海城、辽阳、鞍山、铁岭、开原、昌图、四平街、公主岭、安东、凤凰城、本溪、抚顺、沟邦子等地长春,是南满铁路的北端,是东北地区的重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19日凌晨4时,日军向长春发动总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后在吉林省军参谋长熙洽"毋须抵抗"的命令下含愤撤退。当日22时,长春失陷。
长春沦陷之后,吉林形势紧张真情 为。由于当时熙洽掌握着吉林的军政大权,熙洽本人是清朝宗室后人,受日本影响较多,曾在日本士官学校接受培训,日军第二师团长多门二郎恰好是其教官。因此,在日本人大迫通贞的策动下,熙洽公然投敌卖国。9月20日,他与日军接洽投降事宜,21日下午8时,多门师团一弹未发占领吉林。吉林军大部战士,拒绝接受缴械,在李杜、冯占海等将领率领下走上武装抗日的正确道路。
与此同时,关东军以进兵吉林为由强烈要求驻朝日军越境。21日下午1时20分到4时30分,驻朝日军开始擅自越境,加入到侵略东北的行动中。
由于进犯北满的被军部否决,日军在9月22日进攻哈尔滨被制止。当天,关东军将部队开进郑家屯,24日占领洮南,妄图占领黑龙江省,在黑龙江省,日军遭到黑龙江省马占山的坚决抵抗,由于力量悬殊,中国军队于11月18日撤往海伦。19日,付出相当代价的关东军侵入齐齐哈尔。至此,日军侵占了辽、吉、黑三省省会。在东北,还有锦州和哈尔滨未曾占领,日军肯定是不会放过的,因为前者是入关门记,后者是北满政治经济中心,苏联势力的大本营。
为配合进攻锦州,1931年11月8日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导演一场"天津",他唆使一些无赖,以李于春、张壁为首组成便衣队,以天津日租界日本兵营海光寺为基地,向"租界开枪攻击",妄图以此制造摩擦,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制造纠纷,可以支援天津军名义进犯锦州;二是借机将溥仪秘密运送到东北。但迫于国际舆论压力,日军只能利用土匪侵犯锦州。为制造进攻辽西的借口,土肥原于11月26-29日又制造了第二次"天津"。与此同时,日军大力向东北增兵,12月15日日本参谋本部便批准关东军以"讨匪"之名进攻锦州。12月17日又向关东军颁发了增派第八混成旅团的奉敕命令。21日日军对辽西展开全线进攻;右翼占领了法库、彰武,把重点置于营沟线即营口至沟邦子一线。26日,日军完成进攻锦州的准备。12月27日日军再一次大规模增援关东军,抽调了第9师团的第三十七混成旅团和第三师团的重型轰炸机中队。日军集中兵力,准备与东北军决战。12月29日关东军第二师团占领盘山;30日日军混成第三十九旅团也完成了对辽西重镇打虎山的占领。至此,作为重点的左翼营沟全线已被关东军占领。日军集结于大凌河左岸,准备进攻锦州。
但是在这关键时刻,拥有优势兵力并已做好抗敌准备的中国军队却临阵脱逃。在关东军还未占领大虎山、沟邦子,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于12月29日向各军下达了向关内撤退的命令。第二天早晨,中国军队向关内全面撤退。1932年1月3日,关东军第二师团占领锦州,数万重兵,不战而退,实在令国人为之痛愤。
锦州一陷落,日军立即调头北侵哈尔滨。在此之前,又捧起一名汉奸张景惠,此贼原为坐镇哈尔滨的东三省特殊区长官。1931年9月27日张景惠成立了东三省特别区治安维持会。名为维持治安,实为"以图镇压当地防军之反日行动。"10月初,在哈尔滨成立的以诚允为首的抗日的吉林省,竟被张撵至宾县。
由于张景惠的叛变,为关东军进犯哈尔滨提供了借口。但日军认为如果以日军主力进攻,会有国际舆论压力。因此,1932年初,日军利用吉林伪军于琛征部打着剿匪名义北上进犯哈尔滨。于琛征为黑龙江人,1925年任吉林陆军第56师师长,后因失职而被降职,"九·一八"事变后迅速投敌,在日军授意下成立所谓的剿匪军,进犯哈尔滨。1932年1月,于部在哈尔滨遭到冯占海、李杜等部的痛击而溃败。
利用于琛征的伪军阴谋失败后,日本第2师团于1932年1月29日在长春集结,准备亲自上阵。在哈尔滨,抗日的冯占海、李杜、丁超部也严阵以待。1月31日,日军开始发动疯狂进攻,由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抗日军与日军激战3天3夜,终因实力相差太大而败退,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
至此,日军占领了整个东三省,从1931年9月18日至1932年2月5日,短短数月之内,国民党因为梦想着国联的力量,遵守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信条,执行着"绝对不可抵抗"的命令而最终将数千里大好江山拱手与人,国人无不为之激愤。然而,在这些败退溃逃的阴影下,我们仍看到了希望,东北数千万同胞仍不屈不挠,东北的众多热血男儿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用自己的血肉、血汗、血泪,谱写了一曲短暂但却能促使国人惊醒的慷慨雄浑的悲歌。
海城到阜新有直达客车吗?
中日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四次战争,这些战争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冲突,每一次战争都是大规模和结构性的,每一次战争都是在维护和创造东北亚的体系和秩序,所以中日战争是中日关系中的一种宿命和常态。
1.第一次中日战争,唐破百济及日本援军之白江口大战(公元663年,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日本天皇元智二年)
由于日本开化远远晚于中国,当中国已经经过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而入盛世唐朝时,日本才在5世纪初步完成了国内统一,之后形成了被中国史书称为“倭国”的统一国家,而统一后的大和——倭国,正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化的过渡时期。在这一阶段,当时东亚乃至欧亚大陆上文明程度最高的中国唐朝,为日本提供了整理其内部秩序、建立中央集权和封建制度的先进国家体制参考。经过有意识的一代代大批向当时的唐朝派遣向唐朝学习的“遣唐史”,日本在公元645年开始全面效仿唐朝对日本的国体和政体进行改革,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大化改革”。“大化改革”后的日本增强了天皇和中央的权力,日本开始逐步摆脱以前日本本土上众国林立、四分五裂、并一度依附朝鲜半岛上较强的国家的局面,开始有能力干涉日本本土以外发生的事情。
而当时曾一度为汉代中国疆域的朝鲜半岛,由于汉帝国衰退后中国数百年的中心区域混乱,而进入了一种无序的状态,然后在公元4世纪后陆续出现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各自独立的国家,由于没有更高的区域性的权威力量制约,这些国家相互间长年陷入战争和对抗状态。而为各自的生存,这三国又分别向朝鲜半岛外的唐朝和日本寻求结盟,最后形成了当时的大和日本(倭国)、百济、高句丽为一方,唐朝和新罗为另一方的战争对抗阵营。
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战争是663年8月进行的白江口之战。659年,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苏定方率军13万征百济,新罗以5万精兵接应,唐、新罗联军迅速击溃了百济,俘虏了百济国王义慈。义慈王的次子福信收集残部,企图复国,于660年向日本求助,并要求放回作为人质的丰璋王子,日本当时在位的齐明女皇答应福信的请求,送回丰璋王子,并于661年1月前往,欲亲自指挥与唐、新罗联军的战斗,却因劳累过度而病故,出征搁浅。
662年,日本组织大量战备物资援助百济,5月,援百济将军阿昙比逻夫率170艘船师抵达百济。663年8月,日本又派卢原君率援军万余,渡海赶赴白江口。同时,唐、新罗联军决定进攻百济丰璋王所在的周留城,由唐将刘仁愿、刘仁师及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进击,由唐将刘仁轨、杜爽、百济降将扶馀隆等率水军,从熊津江前往锦江下游的白江口,与陆军配合,夹击周留城。
13日,丰璋王为迎接日本援军,率水军候于白江口,17日唐、新罗的水军和日本船师同时抵达,两军交战。当时日本战船有400余艘,唐、新罗联军只有170艘,兵力也处在劣势,在三回合较量中,双方未取得决定性战果,到18日,两军第四次会战,由于日、百济方高估了己方优势,轻视唐、新罗联军的实力,盲目拼杀,结果大败,400余艘战船被焚,兵卒大多溺死,残军投降,百济国灭亡。
白江口海战胜利后,唐朝继续对高句丽用兵,因此未能惩罚倭国与百济联合与唐朝发生战争的行为,唐朝始终与当时的倭国保持联系,但密切程度已经低于圣德太子起至孝德天皇这段期间与中国隋唐两朝的关系。而日本方面由于始终担心唐朝对日用兵,同样未能主动发起更大规模的与唐朝密切联系,而这一切,由于日本天武天皇登基后完全改变。日本在白江口海战败于中国之后,更激发了向唐朝学习的热情,开始派遣规模更大、次数更多的遣唐使,中日两国历史上最友好和文化交流最密切的时期终于开启,直至公元894年日本单独结束派遣遣唐使,才结束了这一中日历史上一度真正友好的时期。
白江口之战的惨败,使日本意识到自己的实力尚不足以与中国抗衡,于是此后的几百年间,他们一直与中国修好,并派遣十几批“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和政治、经济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而其国内经历了天皇集权、摄关统治(由权臣担任摄政、关白实际掌权)、院政(由天皇让位于子弟,自己称“上皇”、“法皇”,实际仍行使政治权利)、战国大名纷争等时期,中日的和平一直延续九百余年,其间虽有蒙古入侵,但和平基本上被维持,直到丰臣秀吉一统日本。而这一切,都是由于白江口中日一战,创建了全新的朝鲜半岛新秩序,以及日本方面经战争失败后而对唐朝尊敬有加的双重原因。
2.第二次中日战争:元朝及高丽入侵日本之战(公元1274年、1281年,元至元十一年、十八年,日本天皇文永十一年、弘安四年)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由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了以华夏农耕中国为核心区域、但同时跨越游牧区域和渔猎区域的、完全不同于传统农耕中国的中国正统朝代之一。元朝是由发源于中国西北方的草原地带的蒙古人建立,而蒙古人是世界性的游牧民族向定居民族和农耕区域发动全面扩张历史中最成功的民族,在其兴旺的顶峰,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分裂后,其分裂的碎块构成了今天世界体系中一些最重要的国家,而蒙古人在东亚的经营,事实上为在疆域扩张问题从本质里保守的华夏中国,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扩张和融合的时期。
今天的中国大地域版图,首先是在元代初步成形的,所以元代中国同样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正统地位、而且为后世中国留下重大遗产的朝代。元代同样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主动向周边区域扩张全面发动战争、以期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安全秩序的时期,仅这一点,就足以使元代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朝代有重大区别。而从现代国家和国际体系的眼光来观察,元代的周边扩张其实同样代表着一种经济和安全的理性,即尽可能地扩大核心统治体系的范围,消除任何潜在的破坏秩序的可能,同时创造大地域的贸易交换。
从安全和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元代中国的对外扩张其实有很多资本主义和大工业生产兴起后的现代性,而元代对日本的二次战争和战争失败,同样是影响了随后中日各自历史的重大战争。自从唐代后期到蒙古人建立元朝,日本和中国脱离外交关系长达4个世纪之久,忽必烈在中原建立元朝后,企图改变这种情况,使日本与其他和民族一样臣服于蒙古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忽必烈数次遣使前往日本,但均为日本拒绝。
公元1270年,蒙古使节第五次到达日本,传达了忽必烈的旨意:如果日本不向蒙古朝贡,蒙古人即将出兵,当时18岁的日本执政者北条时宗(1251—1284)坚决拒绝这一要求,并压制了其他人的妥协态度,下令西国的守护和地头准备防御。忽必烈闻此讯后,抑制不住五次遣使、五次被拒绝的愤怒与耻辱,他不顾蒙古与南宋激战正酣,下令准备军队、船只、粮饷,向日本发起战争攻势。日本军队也在北条时宗的命令下严阵以待。
公元1274年,忽必烈命“风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立,以千料舟、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为此高丽人、汉人被迫造船、运粮饷,充当士兵,他们深受其害。但忽必烈执意攻取日本,“冬十月,入其国,而官军不整,又矢尽,唯虏惊四境而归”。其实元朝军队仅仅在战争开始阶段取得了一些战果。以后则屡战屡败。
尽管日本人的武器无法与蒙古人的长距离武器相匹敌,他们的指挥官也不如久经战场考验的蒙古军队领袖那样有经验,但他们擅长于面对面的搏斗,而战斗过程中突然降临的暴风雨使蒙古军队和船舰在退往旷海中时损失惨重,他们不得不无功撤退。蒙古人第一次东征日本以失败告终。这在蒙古兴起后的战争史中是极其罕见的。蒙古人战无不胜的神话在海战中破灭。
忽必烈听到征服日本失败的消息后,感到非常震惊,再次派遣重要使者携书前往日本,并以强硬的态度要求日本纳贡,否则将诉诸于武力。但日本拒绝了元朝统治者的要求并处死了使节。忽必烈与他的祖父一样,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惩罚日本国,他一方面招募军队、筹集资金;另一方面遣使要求日本迅速朝贡,否则元军将至。北条时宗再次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并积极策划远征高丽。忽必烈别无选择,他于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以日本杀使臣为由,集结南宋新投降的10万人组成一支大军远征日本。兵分两路:洪茶丘、忻都率蒙古、高丽、汉军4万,从高丽渡海;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率新附军乘海船9000艘,从庆元、定海起航。
元朝的二路大军约定6月以前会于壹岐岛及平壹岛。高丽国王也为元朝提供了1万军队,1500名水手,900只船和大批粮食。然而,人数多、辎重多的元南方军队行动迟缓,没有按预定时间与东路军会合,东路军在等待无望的情况下,从合浦出发,侵袭日本对马、一岐两岛后,进抵筑前志贺岛登陆。日本守军已有前次抗击蒙古的经验,他们在箱崎、今津等外沿岸构筑防御工事,并以精锐部队开进志贺岛(志贺岛与之间有陆路可通),与东征元军进行了激烈战斗。元军战败,退至鹰岛、对马、一岐、长门等地,与姗姗来迟的江南军会合。
然而会合后的元军不但不积极进攻,反而因高丽、汉、蒙古统率之间的矛盾而不能协调作战。这样,蒙古军在毫无荫蔽的前提下,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两方对峙达两个月之久,蒙古军队无法取得胜利。两个月之后,即8月15—16日,一场巨大的台风袭击了日本海岸,在此次台风袭击下,蒙古东路军损失1/3,江南军损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日本人或溺死。汉文史料也记载到,由于元军战船“缚舰为城”,因而在“波如山”的台风袭击下“震撼击撞,舟坏且尽。军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统率范文虎临阵脱逃,“独帆走高丽”。蒙古人第二次东征日本又以惨败而告终。
而盛怒之下的忽必烈不但不总结教训,反而于1283年再次命令南方商人和东北女为他出征日本建造船只、高丽人为他提供粮食。但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忽必烈终于在公元1286年屈服于客观力量短缺的压力,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至此,元朝与日本的军事关系以元朝的失败而结束。
忽必烈与日本对战的失败代表着当时具有最高军事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蒙古军事力量,完全不适应与大陆作战不同的海上登陆作战,而事实上,在与蒙古军队对阵过程中,日本武士力量也同样没有真正的军事优势,其胜利是由于入侵蒙古所进行的跨海登陆作战,本身极为复杂,要依靠大量的当时尚未被人类掌握的技术,诸如对台风天气的预报和多波次连续的登陆进攻。事实上蒙古军队在所有无法展开其骑兵优势的战场,如安南、爪哇和高丽都遭遇了失败,这也是蒙古扩张力量由盛到衰的必然过程。
而从亚洲体系的角度来看,蒙古侵日的失败,使日本始终游离于东亚大陆体系之外,并保持着相应的入侵大陆的力量,蒙古入侵失败后,很快发生的日本对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入侵,都从另一个角度证实忽必烈有必要全面征服日本,以消除对蒙古元帝国秩序的威胁。而元朝的快速衰落,使其试图建立大陆主导的东亚统一帝国秩序未能完成,而在秩序外的日本,最终被证明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3.明朝出兵援助朝鲜对丰臣秀吉之战(公元1592年、15年,明万历十九年、万历二十五年,日天皇文禄元年、庆长三年)
在日本的对外扩张历程中,日本人为日本的大陆野心定下所有的基调,以至于影响了日本以后的历史,直至今天仍被日本人认为是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实质上是日本历史上最富有侵略野心的人物,莫过于丰臣秀吉。要理解近代日本对外扩张的疯狂和其基本理念,只要研究丰臣秀吉的行径就一目了然了。
丰臣秀吉(1536—1598年),原在战国大名织田信长(日本“战国”时代势力强大的封建领主)部下为将,因屡建战功,渐受重用,1573年被擢升为大名。初名木下藤吉郎,1558年改姓羽柴氏,1582年织田信长被家臣袭击,被逼自杀身亡,丰臣秀吉代之而起。1586年拥立“后阳成天皇”,自己则冠以“丰臣”。1585年任关白(相当于“御前第一大臣”),1586年任太政大臣(相当于“摄政王”),1590年完成日本统一。1591年将职位让给其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相当于“国老”),改而专事“海事征讨”谋略及实施。
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战国时代大名纷争的日本后,自感实力强大,迫不及待地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早在战国纷争阶段,他奉命征伐时,就说过:“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素志。”1585年时说:“如今为已征服全日本,地位晋升,邻国在握,财富充裕,已无他求。唯望自己的名声和权势遗留后世。待日本诸事稳定后,将让日本于兄弟,自己为征服朝鲜和中华,决意渡海。”1587年他在给爱妾浅野氏的信中说:“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1590年他致信朝鲜国王,要求借道进攻中国,遭拒绝后,他于1591年把关白职位让给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在松浦郡建造名护屋城,作为作战大本营。1592年4月,出兵朝鲜,丰臣秀吉宣称此次战争不是对朝鲜而是对明朝,朝鲜只是路过,这从5月18日发布的迁都北京准备令里也有体现,该命令中只公布了中国和日本的官职,对朝鲜未做安排。丰臣秀吉认为两年内就可以迁都北京,自己将定居宁波,然后主持对印度的征服。
出兵朝鲜后,丰臣秀吉坐镇名护屋为统帅,宇喜多秀家担任前线总指挥,黑田长政、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兵分三路进击,并迅速攻占朝鲜京城和大片国土,但由于其海战能力弱,被朝鲜将领李舜臣通过两次海战,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致使日本陆军的北进受到牵制。明朝派遣的援军李如松部近5万人与朝鲜军队配合,相继收复失地,日军退缩,丰臣秀吉提出议和,第一次战争暂告结束。
由于丰臣秀吉无法满足于当时明朝中国在华夷体系内预留给日本的地位,此后两年多的中日和谈最终失败。15年1月,日军再次进攻,黑田长政在稷山被明朝军队击败,海军也被李舜臣在鸣梁海面重创,明朝援军继续入朝,进击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部队。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忧郁而死,日本撤军,到12月全部撤出朝鲜,第二次侵朝彻底失败。另一位日本封建领主德川家康也取代了丰臣秀吉的势力,建立统一的日本户幕府。这次侵略战争的失败,使日本又意识到与中国作战的时机不成熟,于是江户幕府马上又取对中国表面上睦邻友好的政策,直到明治维新后,中日间又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第四次中日战争。
丰臣秀吉在日本历史上,被认为是将日本从各地大名统治中统一起来、建立事实上的全国统一封建军事蓠藩体制的缔造者,因此在日本历史上自有其应有的历史地位。但在东亚视野之内,丰臣秀吉是对当时的以中国为中心、包括朝鲜在内的亚洲天朝礼治体系的挑战者,企图带领日本从边缘地带出发,经过统治和奴役朝鲜,进而入主华夏,建立新的亚洲统治。因此丰臣秀吉和他所领导下的日本事实上成为对华夏文明挑战的新的边缘势力,成为历史上中国一直在不停地与之斗争的新夷,因此使日本摆脱了在过去近千年历史中已经与华夏文明形成的暂时和谐,而开始新一轮的战争和对抗。
尽管丰臣秀吉所主导的对朝鲜和明朝的战争失败,而且丰臣秀吉本人死后其事业立即转到了德川家康家族手中,而在德川时代所建立起的幕府实行了260余年的闭关锁国,因此日本在此期间未与朝鲜和中国发生新的冲突。但丰臣秀吉所代表的日本封建主义对外扩张的方式和大陆政策,却在日本的国家制度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成为日本历代统治者均奉行的大陆扩张战略目标。
所以丰臣秀吉是日本近代扩张的始作俑者。但在他的时代和这之前和之后一样,日本始终缺乏向大陆扩张的深厚潜力,因此日本命中注定要在大陆中国的长期对抗中失败,但在日本的国家体制和国家生存的理念中,丰臣秀吉是明确了经朝鲜而中国的大陆扩张模式的第一人,丰臣秀吉时代完全失败的日本朝鲜半岛和对中国大陆扩张,在300多年日本明治维新后重又卷土重来。
4.第四次中日战争:从甲午海战、卢沟桥事变到抗战胜利(1894年至1945年)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逐步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并将中国作为对外扩张的主要对象。1888年日本参谋本部拟制了《清国征讨方略》,其中不仅有详细的中日双方战略形势、作战,而且有战后处置中国的办法。1894年7月,日本发动旨在吞并朝鲜、掠夺中国辽东等地的甲午战争。日军攻占大连、旅顺、海城等地。日军侵占旅顺时,不分军人平民,男女老幼,见人就杀,先后6万余人,旅顺城仅有36人活了下来。1895年,日军先后侵占中国威海、鞍山、澎湖、台北、台南等地,借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和《辽南条约》,攫取2.3亿两白银巨额战争赔款,并割走台湾。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出兵达2.2万多人,攻陷天津、北京,借《辛丑条约》从中国掠走近4000万两白银,并取得在中国天津、北京等华北心脏地区的驻兵权。1904—1905年,日本借日俄战争的胜利,吞并了辽东半岛,又将东北北部和蒙古东部纳为日本的势力范围。1906年,日本成立关东都督府,加大对东北的殖民统治。1912年,日本策划“满洲独立”,企图分裂中国。
1906年,当时在参谋本部任参谋的田中义一中佐,向陆军元帅山县有朋提交了一份题为《随感杂录》的长篇意见书,阐述了在日俄战争中所感知的经验与教训。山县熟读之后,赞许不已,下令田中草拟国防方针案,这就是次年4月4日出台的日本历史上第一份《帝国国防方针》。《方针》中昭然地写明“吞食的对象是中国和朝鲜”,为实现这个目标,“陆军需要25个常设师团,海军需要战舰2万吨共8艘、装甲巡洋舰1.8万吨共8艘”。为满足军力的财政需求,日本专门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一面以每股200日元的价格,鼓动日本民众购买股票,另一面借此机构加紧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和掠夺。
与此同时,在日本社会中也兴起了“国家主义”思潮,在黑龙会系头目头山满以及许多学者,如高山樗牛、德富苏峰等鼓动下,日本国民开始以“大国民”身份自居,响应的号召,纷纷为日本的军力发展出钱出力,呐喊助威。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日本趁火打劫,认为这是向中国内地伸展势力的好机会。海军总部一度决定向武汉增派军舰,陆军则认为根本解决满蒙问题的时机已经来到。此时,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和政策相互制约,日本才暂时在对华问题上没取大动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趁“欧洲的大祸乱”,轻松地抢占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和南洋的全部权利。1914年10月6日,日军占领济南后,将山东铁路完全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并要求中国撤去警备铁路的中国官员和宪兵。中国向日本提出了严重抗议。可是,日军非但没有撤军,反而向当时的袁世凯提出了欲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中包括要求中国的港湾和岛屿不得让渡或租借给他国,聘用日本人为中国的政治、财政和军事顾问等等。
一战给了日本诸多“天佑”的机会。战后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工业国,正式跻身世界一流强国之列,海外殖民地和保护国已经超过了本身的国土面积,经济实力已名列世界第5位,高校也增加了4倍,铁路交通也大有改善,民间企业和个人纷纷为国家筹资,以期在国家的对外扩张中赢利。
1917年,日本一度提出要修建朝鲜半岛与日本本州岛之间的对马海峡海底隧道,以加快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步伐。但是,鉴于耗资巨大和工时过长,该才作罢。
1919年8月,一个在中国流浪10年的日本年轻人北一辉写了《日本改造法案大纲》,强烈主张建设天皇直接统辖下的“新日本”,进而建立成一个一统亚洲、规模宏大的亚太帝国。这就是后来“大东亚共荣圈”的雏形,也是日本式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原版,足足影响了日本20多年。
“日本帝国理想”也在军方蔓延滋生。1921年10月27日,在德国的巴登—巴登温泉的一所蒸汽浴室里,3名出国学习的青年军官(其中有后来成为侵华日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光着身体泡在雾气蒸腾的矿泉中,就日本国家发展方向的大问题达成共识。回国后,他们决定组成一组11人的核心力量,其中有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河本大作、矾谷廉介等,他们都是后来炸死张作霖、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乃至太平洋战争的主犯。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了“东方会议”,提出“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这就是全面系统地阐述对华侵略野心的《田中奏折》。此后,日本开始有地在中国部署兵力,实行“大陆政策”。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所属独立守备队驻柳条湖铁路分遣队河本末守中尉,率七八名士兵,在中国军营——北大营南六七百米处的柳条湖,点燃了预先安放在铁轨下的,炸毁一段31英寸的铁轨和枕木。事后,反诬中国军队所为。10时40分,日军第29联队开始向沈阳攻击,“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
至此,日本侵略中国吞并中国领土,的战略意图已经十分清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侵略的不断扩大,最终导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的中国全国抗战。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国经历了战略溃败、战略僵持、敌后战场、战略反攻的不同战争阶段,当日本帝国主义在亚洲的全面扩张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而达到顶峰时,它也就走向了全面溃败。1945年,在中苏美英各国的联合军事打击之下,数十万日本最后战略预备队日本关东军,顷刻间土崩瓦解,在其本土已经遭受全面轰炸,所有海外交通线已被切断,整个日本即将被扼杀的同时,日本的关键性军事力量却始终陷于中国大陆,无法回应本土,在地狱之火爆炸之后,1945年9月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被从明治维新后全面扩张的亚洲大陆上,被重新打回其本土数岛,失去了其扩张而来的所有权益,其本土被军事占领,成为至今仍是必须服从美国的二流国家。
保护清朝的龙脉?揭秘努尔哈赤仓促迁都之谜
没有。
海城到阜新没有直达客车。如果要乘坐长途客运站的客车是要进行换乘的,没有直达到阜新的车,火车也是需要中途换乘,没有直达车,因此只能在中途换乘。
除了需要换乘之外,在购票时旅客要持有效件实名购票,购买儿童票时也必须出示户口本,在换乘时要注意预留时间和换乘地点,避免错过换乘时机。
扩展资料:
辽宁阜新长途客运站一张有效件在同一车次只允许购买一张与之相符的实名车票。售票系统会把乘客姓名和隐去号段的号码打印在票面上,有点类似现在的火车票。
目前有2种方式可买到长途汽车票网络购票:关注阜新客运站公众号点击票务信息就可以进行网上购票。车站购票:车站售票窗口、银联卡自助售票机直接购票。
除此之外在辽宁阜新长途客运站对于未携带件或无法提供有效件的旅客,可到公交分局设立的车站警务室便民窗口开具明购票乘车,所以如果忘带可以到这里开明。
谜团之一,汪涵匆忙迁都只是为了保江山龙脉?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势不可挡的势头挺进辽东,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和宫殿建设。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王朝初期的1625年三月初三,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大臣和贝勒商议此事,提议迁都盛京。群臣立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
努瓦哈赤为什么这么“抢着迁都”?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信奉“传统风水”,根据风水老师的指示,在当时的东京西南角修建了娘娘庙;在东门建阿弥陀佛庙;在凤岭山脚下建一千座佛寺,我要用三座寺庙压住这条龙,保护龙脉的精神。但三庙只压制了龙头、龙爪、龙尾,城内的龙脊梁没有被压制。龙一弓腰,就要展翅高飞,向北飞向浑河北岸。汪涵认为龙是奉天的旨意,命令他在龙乾之地再建一座城,于是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命名为“奉天”。又叫“沈阳”是因为浑河古称神水,北岸为阳。
当然,这个传说似乎太神奇了,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廷教授、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岳表示,风水历来是建都建城的第一要务。在沈阳,浑河与辽河相连,辽河与大海相连,可谓“风水宝地”。但同时,两位专家也指出,努尔哈赤移师沈阳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取得战略进展。首先,沈阳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非常有利。北有蒙古,西有明朝,南有朝鲜,进退自如。其次,前首都辽阳满汉严重,而沈阳当时只是一个中等城市,人口少,容易管理,避免了满汉矛盾的激化。
第二个谜团是,沈阳故宫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
由于史料中没有明确的记载,沈阳故宫始建于何时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史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岳说,这可能是因为修建故宫既浪费钱又浪费人,清朝统治者认为不值得提倡。而且,修建宫殿本身就意味着为皇帝建造居所,所以没有必要把具体的建造年份写进史书。但几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当地发现了一本侯氏宗谱的书,里面对辽阳东京城和沈阳盛京城的修建记录非常详细。
据侯氏宗谱年的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一家,“天命九年迁居沈阳,再造了故宫、龙阙、三陵等。”。据此,有专家推断沈阳故宫应建于天命九年1624年。
2003年1月15日,沈阳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沈阳故宫到底建在哪一年?的文章。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清代前史专家汀研究员经过多年研究,确定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建院日期应为1624年。
但童主任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侯氏宗谱中提到的“九年天命”指的是侯振菊举家迁往沈阳的时间,而不是说侯振菊开始修建长城
这些清代的宫殿建筑是谁设计的?谁建造了它?这一次,同样的侯氏宗谱揭开了冰山一角。族谱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大清高皇帝决定修建东京都城辽阳,并于其任职的第七年修建了八角金殿。要用釉面龙砖彩瓦,就是他命于曾祖父启发公、总监、巡抚,特授丈夫钱之职简而言之。天命九年,迁居沈阳,在此再造了行宫、龙阙、三陵。官兵们分派了600多名壮丁去赶车。曾祖父俞竭力侍奉,大工遂成盛世。
选十七个工匠来服侍,他们都尽力服侍。“佟岳认为,这段话说明侯振举与沈阳故宫的修建有很大关系。从上面的文字来看,侯振举应该是修建故宫的***之一,但是考虑到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很多建筑都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汉人不可能设计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设计者和建造者。
对此,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专家认为,侯振举只是一个“烧琉璃瓦的窖主”,而不是沈阳故宫的“工程师”,因为侯振举是从海城迁到沈阳的。据公元海城县志年“城东南三十五里,燕山脚下有黄瓦窖,制黄琉璃瓦。清工部派五品官监督黄瓦。为陵宫。”卷二民族记载:“侯氏,祖籍山西明福县,迁徙故里。清初,旗人李,世袭盛京官职,监制黄娃,家计众多,住在石木城东南。”重修缸窖岭伯灵庙碑记并序年的县志也说:“清初要用龙砖彩瓦修陵宫,因侯振举获盛京工部五品官”
所以这座清代的宫殿究竟是几个人共同建造的,还是由一位大师专门设计的,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第四个谜团,努尔哈赤是否修建了故宫的一部分?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有没有修建故宫的一部分?这在史学界也是有争议的。李治廷教授认为,努尔哈赤一直住在沈阳故宫北门旁边,而不是住在沈阳故宫,这说明当时故宫肯定没有完工。而且建造宫殿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准备工作也很复杂。然而,努尔哈赤在迁都沈阳18个月后突然去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这么快就建成这座复杂的宫殿。
童主任认为,一年半不算短。辽阳城建宫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有时间建造宫殿。据最早的史料记载,162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正殿举行大典。根据沈阳的天气情况,大正殿应该在1626年10月前完工。也就是说,努尔哈赤时期,应该已经建成了大礼堂和十王阁这一组建筑群。当然,关于沈阳故宫博物院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李教授强调,只要能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解读故宫,那么这就是皇宫留给后人最重要的文化遗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